近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乡村振兴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建行裕农通杯”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主体赛决赛在中国计量大学落下帷幕。我院学子在全省87所高校、1131支团队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3项,创下我院在该项比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获奖名单:

本次比赛是对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实战检验。从备赛一直到决赛,同学们经过了半年的精心准备、实地调研、仔细打磨,深刻体会了浙江乡村地区目前所面临的现状,还尝试用自己所学帮助乡村地区解决实际问题,让乡村变得更美好。同学们对于“乡村振兴”有了切实的感受和更深层次的认识:
“走进乡村,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新面貌,感受到了中国发展的蓬勃朝气。我们看到了乡村的振兴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行动,一种改变。我们看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看到了他们为了生活而奋斗的决心。我们看到了乡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知青队)
“比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我们的方案不仅是一份比赛作品,更是我们对未来乡村发展的一种探索和期许。”(“青云”小分队)
“这次比赛似乎没有很强的竞争感,而更像青年与乡村的一次双向奔赴,我们用脚步丈量村落,用心贴近这方土地,忧乡村之忧,虑乡村之虑,让我们开始真正理解乡村振兴这四个字背后沉甸甸的重量,而非仅仅宣于口而止于行。”(“茗香春建”队)

知青队合影
“青云”小分队合影
“茗香春建”队合影
“团结合作”是同学们的制胜法宝。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各显神通,跨学科的思维碰撞,让他们发现了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还获得了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胸怀和度量:
“很荣幸我们“星满通济,拾掇星火”——乡村慢体验文旅综合体项目能在今年浙江省乡村振兴大赛获得金奖。在为期五个月的比赛中,我们项目的获奖与学院的支持,王淑佳老师和王学基老师不断为我们指导修改、优化文本以及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努力息息相关。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联合学院城乡规划、旅游管理专业和潘艺美术学三个专业。在比赛中,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默契合作,大家都在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长处,以认真态度将知识应用到所负责部分。”(“甬筑星火”小分队)
“很幸运,我们是一个很团结、很积极、很努力的小组,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也挖掘了自己的多项技能,其实刚开始组队的时候,组内并没有很明确的分工,大家就是靠“蛮力”一通乱做,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断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自己熟悉的技能,组内的分工越来越明晰,任务安排也越来越有条理。”(“明明说的都”队)
“我们小组成员各尽所能、合作协调,最终取得了银奖的好成绩。在团队中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制作方案时,我们要相互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能互相争执观点。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经验阅历和个性特征,我们需要集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团结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在团队中不能一意孤行。通过本次比赛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充分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桐心协力,照鉴渔旅”小队)

“甬筑星火”小分队合影
“明明说的都”队合影
“桐心协力,照鉴渔旅”小队合影
对于同学们来说,本次比赛的结束,意味着下段冒险的开始。尽管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参加此类学科竞赛,但比赛中获得的经验,让他们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求学路上能走得更加坚定、踏实:
“通过本次比赛,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沟通、合作,如何将学到专业知识运用到调研实践中去。同时也培养了我们个人创新创业潜力,提高了大家对乡村振兴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了个人参与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茶园七贤小组)
“我们运用专业知识,因地制宜做出适宜的规划。在参加此次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之后,我们收获颇丰,在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的同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学会用更加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汪汪队)
“这次比赛,不仅帮助我们更好的内化了所学知识,更加深我们对于所学专业的理解。大家更加了解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今后的学习重心乃至生涯规划都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与目标。”(“两个诸葛亮”小队)
茶园七贤小组合影
汪汪队合影
“两个诸葛亮”小队合影
同学们在本次比赛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与指导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耐心帮助、暖心心鼓励密不可分。让我们来听听老师们想说的话吧!
王学基老师:我一直鼓励我们的同学应该更多的走进田野、贴近生活,在实践中理解社会,不断拓展和提升认知。乡创大赛为同学们提供了极佳的机会和场域!比赛过程中,通过带领同学们走入乡村,观察、体验和躬身乡野,聚焦乡村切实的发展问题与诉求,开展规划策划和创意设计,并在赛场上交流和展示,以专业知识和青年力量助力乡村发展。参加比赛的每个环节都是对同学们的锻炼和考验,我也看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和投入,看到了他们的蜕变、收获和成长!比赛只是个开始,期待更多的同学学会关心社会和乡村,思考如何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中创造价值、实现价值。
王淑佳老师:“浙”里的乡村很美很近,但乡村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又很远很模糊。作为老师,我们的角色就是架起学生与乡村之间的桥梁,带领学生走进城市周边的乡村,引导他们以专业的视角发现乡村之美与之困,给他们提供多元舞台帮助他们与乡村共同成长。
庞兆玲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乡村振兴比赛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是院系、学生、老师以及乡村社区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院系对比赛的重视和动员、给予的经费支持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强大后盾。参赛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关心乡村发展、关怀村民生活、关注社会现实直接关系到参赛作品的立意高度,影响着参赛队伍能走多远。于一次比赛而言,结果是重要的,比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次比赛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心系家国的种子,将自己与这个时代、与外面的世界建立链接,逐渐从自我走向公共,而这更需要指导教师的引导和培育。另外,参赛作品的完成离不开乡村主动打开自己,接纳一群外来人走进和阅读,乡村不只是我们的素材和改造对象,其本身也全程参与作品创作。以乡村振兴比赛为契机,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打开乡村这本书,走进乡村、阅读乡村、理解乡村是一项长期事业。
鄢方卫老师:教师的耐心指导是学生作品质量提升的保障,在调研设计,项目策划等过程中指导老师对学生应该如何实施均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在调研结束之后听到学生有新颖的想法,指导老师认真的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项目的科学性。学生虽然创意很多,很多项目缺少人文关怀,指导老师可以针对中国乡村情况,文化习惯进行特色产品规划,这样也能进行适当的思政教育。指导老师的认真负责是学生提高业务水平的保障,指导老师的社会服务与学生的实践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王磊老师:带领学生参加乡村振兴比赛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机会的重要经历。作为导师,我能够提供在营销策划等专业领域的指导。通过分享我的经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专业知识。在实地考察和调研的过程中,我致力于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使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乡村振兴的现状,并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赵冉老师:今年第六届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记录了我和“两个诸葛亮”小队难忘的夏天,我们体会了备赛的苦与乐,我也看到了小朋友们的一次次蜕变。我加入的时候,王学基老师已经给他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只是从信息筛选、逻辑框架结构、论述角度给了建议。因为有做笔译和校对的经验,我们对文本质量严格把控,对排版布局精益求精,涉及到古诗文用典和图文色彩搭配上更加追求细节。结合了演讲、朗诵主持和教学比赛的经验,我和决赛选手们在模拟汇报时也探讨了演讲技巧和答题心态,学生们决赛前一天调整到松弛自信的状态,尽情地享受属于他们光彩绽放的舞台。
罗丹纳老师:这次与王学基老师一起指导了自选村赛道的桐照村渔文旅项目小组。通过此次比赛,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基本的规划类文本的攥写与答辩技巧。希望比赛带给同学们的不仅是成绩本身,还有在实践中锻炼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演讲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对中国最广袤的乡村地区的持续关切。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获奖作品的风采!

金奖作品“星满通济,拾掇烟火”慢体验乡村文旅综合体项目部分截图
银奖作品“梦渡明湖”户外亲子山水田园综合体策划部分截图
银奖作品“茗香漫山,茶韵春建”春建村茶文化体验式文旅综合体部分截图
银奖作品 春建乡大唐村水果品牌设计及营销策划部分截图
银奖作品“知绘景坞” 景坞村红色知青旅游乡村精品带作品部分截图
银奖作品“海晏鱼饶”宁波桐照村渔文旅融合项目策划部分截图
铜奖作品“白云出远岫,翠竹落尘嚣”白云村旅游线路设计和推广方案部分截图
铜奖作品“清悠茶游,旖旎拔山”浙江省富阳区拔山村茶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策划部分截图
铜奖作品 余姚市汪巷村状元故里研学旅行概念规划部分截图